“学生时每次去食堂吃饭,看着彩色挺诱人,菜里肉也不少,但是食堂大叔大妈拿勺打上来的时候总是只有那么一点点,有时候还会嫌多给抖下去。比如鸡腿什么的,满心希望她给你最大的,但是她总是会给最小的。卖完这盘菜还会上新的啊,食堂大妈这么抖手到底为啥呢?”
假设食堂每天有100人就餐,每天每人一个鸡蛋。
第一天,食堂炒了一百个鸡蛋,阿姨手不抖,正好发完。第二天还要炒100个蛋,第三天也是,第四天也是。如果第一天,阿姨帕金森,最后还剩了小半盆。第二天还剩小半盆,第三天还是剩,会怎么样?厨房就理直气壮的只炒80个蛋了。时间长了,80个蛋就是定额,是科学合理的,是符合实际情况的。
那么腐败一点,或者私人承包的话,20个鸡蛋就进了相关人员的口袋;廉洁一点的话,后勤集团年终审核数据会十分漂亮,领导和各级办事人员尽心尽力,用科学手段降低成本,保证质量,工作能力突出,该怎么奖励怎么奖励,无懈可击。随着阿姨帕金森症状越来越重,可能最后100个人只有50个蛋。那么学生闹起来怎么办?给他们60个。吃惯了一人半个蛋,学生们根本不知道,应该是一人一个蛋。
那么如果有个善良的阿姨,手不抖了,行不行呢?当然不行。炒了1年都是80个蛋,到你们这里怎么就是90个100个了?是不是动了手脚?是不是私相授受?是不是贪污腐败?是不是工作能力有问题?你看小X同志负责的食堂,每年结余多少多少,怎么到你手里预算还不够花了?能干不能干?不能干走人!
大学食堂的饭菜价格,能也只能是一场零和博弈(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)。
饭菜的价格是固定的,学生想要更多的肉,这多出来的肉,就是多出来的成本。大妈的勺和学生的嘴,组成了最简单的零和博弈。
当然,不是说大学食堂就不能做到双赢。不过,食堂早就在学生的心目中定性了,价格也是学生特别敏感的地方。
所以,就算食堂想和学生双赢,以现在很多学校饭菜的售价,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用七块钱就能解决一个大荤菜,一个小荤菜,一个蔬菜,很多大学食堂饭和汤还不要钱。
既然这个零和博弈已经注定,那谁给大妈发工资,大妈自然维护谁的利益。
食堂需要尽量保证各菜品基本平衡的卖光,如果炒菜里的肉所剩无几,会出现无人问津的情况,剩下的菜长时间占用窗口菜盘——这有点像生产汇中的“呆滞物料”。
企业生产中,有一套长期完善下来的运营流程来减少呆滞物料的产生,而食堂大妈显然难以有效的进行这种物料管理,所以,只能简单粗暴的从食堂管理上,要求食堂大妈尽可能把肉菜留到最后,以保证菜品的生产(炒菜)、流通(补充菜品)、销售能够流畅运转。
上一篇 中小学食堂的三种“打开方式”